孙谨臣治疗小儿哮喘经验附医案

最新中医资料分享:

↓↓↓

G中医图书视频资料领取!

最全的药膳食疗营养学资料哟

SCI论文攻略(有超级福利!)

执医资料

——第话——

每日一话,让中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导读

孙谨臣(-),原名昕如,仪征十二圩人。以善医儿病闻名,尤长治疗小儿麻、痘、惊、疳四大重症,并对小儿先天禀赋不足,脾胃、肺系等疾病有深入研究,善用外治疗小儿内病。

天气转冷,肺系疾病又开始来袭,咳嗽、肺炎喘嗽、哮喘会治疗了么?来看看“臣”字门中医儿科孙谨臣是怎么治疗小儿哮喘的。

小儿哮喘有因寒、因热、因痰、因虚之不同,可分别主以宣肺、通腑、补肾三法。而且,小儿具有“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的病理特点,十分注意“宣肺而不耗气,通腑而不伤正,补肾而不腻膈”。

宣肺以疏其表

肺主气,属卫,司呼吸,外合皮毛,具有宣发之性。若肺感寒热之邪,其气郁闭不得宣发,则发为畏寒发热,汗闭肤干,甚至咳逆上气等症。孙老从多年的临床实践中认识到“哮喘因外感而发者其病在表,不必定喘,只须发散,发散则表邪尽去,而哮喘自平矣”。治法以宣肺解表为主,常用的有温宣法和清宜法两种。

温宣法适用于外感风寒之哮喘,清宣法适用于外感风热之哮喘。

在临证时,他还考虑到小儿“脏气清灵,随拨随应”,选方用药以轻清灵活见长,注意“温清有度,宣发毋过”,以免有伤小儿正气。

赵X,女,2岁。哮喘由感寒而发,两日来,始则畏寒发热,无汗,鼻流清涕,咳嗽气粗。继则哮喘发作,伴有痰声,喘甚时面色青滞,唇口紫绀,舌苔白厚,指纹暗不明。证属风寒外束,肺失宣和,痰气交阻,上壅气道,治以宜肺解表,利气化痰。

处方:苏叶、淡豆豉、法半夏各4.5克,防风、前胡、杏仁各3克,薄荷(后入)、炒枳壳、薄橘红、桔梗各熟4克,葱管3支,薄姜1片。一剂。服后温覆取汗。

二诊:药后汗出溱溱,寒热尽退,哮喘已平,惟咳嗽未止,伴有痰声。肺气已见疏宣,痰浊滞留未化。原方去解表药加化痰药主之。

处方:炒枳壳、薄橘红、桔梗各2.4克,甘草、郁金、杏仁、炒萎皮、大贝母各3克,法半夏4.5克,茯苓等6克。二剂。

三诊:咳痰均减,气息平和。原方去枳壳、橘红,加米炒太子参、获芬、炒苡仁各6克,连服二剂而愈。

按:孙老所治因外感而发之哮喘,常投以宜肺解表之剂,极少使用定喘降气之品。用药轻清如羽,取上浮宜发之性,以疏利上焦之气。方虽乎淡,每获效机。况小儿肺常不足,又宜宣肺而不耗气为上。

通腑以降其痰

肺主肃降,通调水道,与大肠相表里,此经络之联系也。孙老尝谓:“肺主肃降,功能在于贯通六腑,六腑赖肺气以降之,肺气降则六腑之气皆通;肺气又赖六腑以通之,六腑通则肺气亦降,是以六腑惟以通为用,肺气亦以降为和也”。故他对小儿哮喘之因于肺失肃降,痰阻气道,其气上奎而致者,多主张运用通腑法以肃肺气而降顽痰,使喘逆自平。用药缓而不峻,峻则大泻。

他又云:“小儿如新生雏犊,脏腑娇嫩,纵是实证,亦非大实,且小儿病理变化易虚易实,尤须注意通腑而不伤其元气”。

费X,男,2岁半。形体肥胖,蕴有痰湿,呼吸常伴痰鸣。近因感受外邪,温温发热,咳嗽哮喘,声如曳锯,甚则呕粘痰,腹胀,舌红、苔薄黄,指纹晦暗不明。证属肺失肃降,痰阻气道。取通腑法以肃肺气,肺气降则痰亦下行矣。

处方:郁李仁、瓜蒌仁、杏仁、制半夏各4.5克,枳壳、淡竹茹各3克。一剂。煎汤送服檬石滚痰丸(研碎)2.4克。

`

二诊:药后频转矢气,旋解溏便少许,腹胀已消,痰声亦敛,咳喘顿平。显系腑气已通,肺气亦降。肺主气之宣降,能降自亦能宣,故又收汗出热退之效。素有痰湿,脾虚欠运,理宜缓则治本,重在健脾,稍佐益肾。

处方:米炒太子参、茯苓、炒白术各6克,制半夏、覆盆子、山萸肉、炒苍术各3克,甘草、陈皮各2.4克。连服五剂。继以八珍糕调理一月,经随访数年,未再复发。

按:就本病常法而言,在用药时应考虑到宣中有降,降中有宜。但孙老认为表邪束肺,应以“宜”为主,宣则揍理疏泄,邪从汗解,肺气相应通调,若顽痰阻塞气道,当以“通”为主,通则痰浊下行,肺气随之宜畅。

补肾以固其本

小儿哮喘之因于风、痰者易治,因于脾肾虚者难医。向有“急则治肺,缓则治脾肾”之说。言其缓治者,示人以法亦示人以难治之意也。孙老认为对因虚而致之哮喘,虽属急性发作,但并无表证,不必从肺论治。

因此类患儿多属先天不足,肾气(阳)虚弱。”肾为气之根”,“吸入肾与肝”。肾虚则元气不足,或摄纳无权,必致影响气之出人。其中兼有脾虚症状者,亦与肾虚有关。

故孙老对此类患儿多主张以温肾为主,扶脾为辅。此“沃枝叶不如培其根本”之意也。

王X,男,6岁。二年前,常在季节转换或气候变化时发生哮喘。迩来又急性发作。诊见儿体孱弱,面灰不泽,眼睑轻度浮肿,精神萎顿,人寐即寤。手足欠温。哮齁之声达于户外,吸气时喉中如水鸡声,干咳无痰,纳食不馨,大便多溏,舌胖嫩、苔薄白,脉沉细。

此肾虚不纳之候也。急宜补肾固本,勿拘“急则治肺”之说而因循误事。

处方:紫河车、坎炁、锻龙骨各9克,五味子、炙甘草、制黄精各6克,鹿角霜、野山参各3克,制附片、肉桂各1.5克。共研极细末,6克一次,一日三次,开水调服,三日服完。

二诊:药后哮喘显著减轻,精神转振,寐时安适,纳有增加,咳嗽较疏,略有齁声。守方月余,日渐平复。经随访年余,未见复发,且儿体已日趋健壮矣。

按:本例病本在于先天不足,肾虚不纳。孙老紧紧抓住补肾纳气治本,运用紫河车、坎黑、鹿角霜等血肉有情之品温补元阳,加人参、草、黄精等大补元气,少伍桂、附以鼓舞阳气,五味子、龙骨以收摄肾气还纳命门。此方虽补,但补而不骤,温而不烈,无滋腻燥热之弊。小儿稚阳未充,用此类药物又有扶阳助长之功。

让中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推荐阅读

注意!很多家长都在做的事情可能造成宝宝脑出血!

宝宝吃饭老不好,可能是因为这个......

图文说明:排版/wuli芳芳,校对/青橘学术部。

版权声明:节选自《孙谨臣儿科集验录》。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使用不当,请与我们联系。

投稿邮箱:zy

qingjuzhongyi.


转载请注明:http://www.qomrc.com/ways/920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