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防治哮喘日
世界防治哮喘日是由世界卫生组织推出的一个纪念活动,其目的是让人们加强对哮喘病现状的了解,增强患者及公众对该疾病的防治。该节日由第二届世界哮喘会议在西班牙巴塞罗那确定,时间为每年5月的第一个周二。
5月1日,是第二十个世界哮喘日。今年的主题是:重视气道疾病防治:从现在开始。
医院世界防治哮喘病日
义诊暨哮喘患者健康教育活动
活动时间:年5月1日下午5:00-6:00
活动地点:庆云县人民广场西侧
活动主题:防控哮喘,提高哮喘患者生活质量
主办单位:医院内六科(呼吸内科)
咨询
活动内容:
1、对咳喘患者进行听诊等体格检查。
2、给有哮喘病、慢阻肺、有吸烟史的人以及有喘憋症状的人进行健康宣教及肺功能检查。
3、给到场的中老年人测血压。
4、宣传控烟知识。
5、向群众发放控烟宣传资料以及呼吸内科宣传材料。
6、给哮喘、慢支患者赠送哮喘教育资料及宣传纪念品(领取资格由主诊医师确定)。
什么是哮喘?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属于一种慢性气道炎症疾病,是一种免疫性炎症,其特点是气道可逆性狭窄并导致呼吸困难,它的临床表现为气急、咳嗽、咯痰、呼吸困难、肺内可听到哮鸣音,尤其是呼气时哮鸣音更加明显。哮喘发作时可用平喘药物缓解,也可自行缓解,哮喘发作后恢复的正常,可以完全没有症状。
哮喘病能根治吗?
哮喘得病后多迁延不愈,反复发作,造成病人精神和肉体上的很大痛苦,有些病情较重的病人,就因此而产生了悲观失望以至自暴自弃的态度。其实,这完全是没有必要的,也是十分有害的。因为经过科学的治疗,哮喘病可以长期控制的。
初患哮喘病时,一般病情较轻,采取正确的防治措施后,病情一般能得到长期控制。但是,许多患者由于重视不够不能及时合理的进行治疗,病情就很容易一年比一年加重起来,发展到后来,几乎每天都要发作,而且哮喘发作时的症状也越加剧烈,用药量也越来越大。因此支气管哮喘十分顽固的原因大多数是没有及时治疗,也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经济负担和精神痛苦。
但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对哮喘的发病原理、规律以及治疗的认识已有了很大提高,确实有效的新药和措施也层出不穷。特别是中医中药治疗哮喘有着它的独到之处。
事实证明,近几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哮喘病病人,其病情得到了明显的好转和控制。及时而又适当用药,平时认真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这样绝大多数病人的病情都是可以减轻和逐步得到控制的。因此,每个哮喘病人,都要有坚强的意志,树立信心,相信哮喘病一定能被克服被控制,即使发病也不要紧张和急躁。
哮喘患者怎样进行自我救护?
哮喘发病较为紧急,而患者发病医院之外,此时患者自己或家人对病情的处理显得十分重要。患者平时应随身携带几种扩张支气管的气雾剂,如β2受体激动剂类(沙丁胺醇气雾剂等),抗胆碱药类(爱全乐气雾剂)等,以备不测。哮喘急性发作时,首先应保持镇静,不要惊慌紧张,就地或就近休息,并立即吸入β2受体激动剂类气雾剂约2-4喷,必要时可与爱全乐等药同用。此后依据病情可以每20分钟重复一次;1小时后若仍未能缓解,应口服缓释茶碱类药,配合吸入糖皮质激素气雾剂如布地奈德,并继续每间隔4小时左右吸入一次β2受体激动剂,医院就诊。
除药物外,患者还可以采取一些非药物疗法。如以指代针,揉压按摩双侧合谷、内关、风池、天突、膻中等穴位,对缓解病情有一定帮助。还可以用力做吞咽动作数次,对有的患者会有所裨益。
哮喘患者在饮食上应注意什么?
许多食物如鱼虾(海鱼)、芝麻、贝壳类、坚果类(腰果、花生等)、奶制品甚至小麦制品等,可作为过敏原引起哮喘发作。对此,在明确过敏原后,可以通过饮食调控来尽量避免进食相应的食品,或高度可疑为过敏原的食品。此外,有些食物因其性味之偏盛而不同的患者有所宜忌,如哮喘患者常有痰浊内伏之病机,此时不宜食用猪肉、鱼肉或肥甘油腻之品,因其可助湿生痰,此时可多进食萝卜、丝瓜、薏米、柑橘、银杏等化痰利湿之品;对素体有内热或痰热的患者,不宜吃辣椒、花椒、芥末、茴香等辛辣刺激性食品,因其性温化热,可进食绿豆、油菜、苦瓜、柚子等清热之物。
哮喘患者饮食宜温热、清淡、松软,可少食多餐。除了忌食肯定会引起过敏或哮喘的食物以外,应避免对其他食物忌口,以免失去应有的营养平衡。在哮喘发作时,还应少吃胀气或难消化的食物,如豆类、山芋等,以避免腹胀压迫胸腔而加重呼吸困难。
一般来说,哮喘患者忌吃(或少吃)食物有鸡蛋黄、公鸡、肥猪肉、羊肉、狗肉、海鱼、蛤类、蟹、虾;木瓜、韭菜、金针菜、笋(或笋干)、花生、咸菜、辣椒、胡椒;糖精、香精、色素、巧克力;雪糕等冷饮、汽水等碳酸饮料、酒、咖啡、浓茶等。
哮喘患者在家庭生活环境方面应注意什么?
1、减少螨虫孳生:引起过敏的主要是尘螨,生长于居室的皮毛制品或其他柔软的物品中,如地毯、皮毛玩具和床垫,一个床垫中的螨虫数量可有万只之多。在卧具的安排与保洁上:被褥不要用羽绒被和丝绵被,不用动物皮毛制成的被褥。定期烫洗、日晒被罩、枕套、窗罩等物品。卧具应经常暴晒和拍打。室内避免用呢绒制成的沙发、软椅、窗帘和坐垫。地面最好采用水泥或木地板,以便擦洗,勿使用地毯。小儿患者不要玩呢绒或动物皮毛制成的松软玩具,要定期(如每周一次)把此类玩具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内12小时以冻死螨虫。
2、减少室内其他产生异体蛋白的来源:室内要避免潮湿、阴暗,减少霉菌的孳生;避免种植一些有花植物,特别是当春季等花粉飘扬高峰季节宜关闭门窗。室内不要喂养各种宠物,因猫、狗、鸟类等宠物的皮毛、皮屑、分泌物及排泄物均有可能作为过敏原而导致哮喘发作,狗、猫等宠物的皮屑、皮毛具有更强的致敏作用。陈旧的羽毛和羊毛也常引起过敏。一些昆虫(主要是蟑螂)的排泄物也可引起哮喘发作,有人认为蟑螂是引起沪宁等华东地区哮喘发作的主要过敏原。对以上过敏原都要尽量避免。
3、减少室内灰尘:室内灰尘可以作为载体诱发哮喘。如尘螨及其排泄物、霉菌及其孢子、花粉等。这些物质大多数属于过敏性物质,当病人吸入这些灰尘后,有可能会导致哮喘发作,室内灰尘愈陈旧其致敏性就愈强。因此应定期清除尘土,最好由患者家属处理(避免患者吸入灰尘)。一般每1-2日简单清扫一次,大清扫每月一次。室内家具应简单洁净,表面易于清扫。
4、减少室内气体污染:居住环境最好避免空气污染,这样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刺激因素。切勿使用各种喷雾杀虫剂,避免樟脑、香水、化妆品等刺激性气味。室内不要吸烟,要采用适当方法减少煤气和油烟的污染。室内注意通风。每天至少通风2次,每次根据季节通风10-30分钟(室外空气污染较重时或花粉飘扬高峰季节除外),必要时可采用室内空气净化装置来维持室内空气清洁。
哮喘患者在精神心理上应注意什么?
百病皆生于气,哮喘尤为如此。要保持精神愉快、乐观开朗、心境平和是防止哮喘复发的重要措施。首先应了解哮喘病的有关知识,树立战胜哮喘的信心,消除紧张情绪,减轻压力,患者家属在这方面应对患者进行鼓励和开导,协助患者克服恐惧、抑郁、自卑、依赖等心理。要多培养一些兴趣爱好比如听音乐等方式来陶冶情操,进行放松训练等心理调控方法,来使自己保持一个良好的心境。
为什么冬天易发的哮喘病要在夏天进行治疗?
临床上80%左右的哮喘病人都属于阳虚体质。所谓阳虚的病人咳泡沫状痰,机体抵抗力差,外部邪气容易通过皮毛侵犯到肺部。而夏季正好是阳气最旺盛的时候,在这个时期调节阳气是最佳时期,夏季提前防治疾病可以预防冬季发病。
哮喘防治误区防治哮喘目前仍存在诸多误区,医院内六科(呼吸内科)主任、主治医师杜万朋提醒您:防治哮喘,请注意以下六大误区!
误区一:没有遗传或过敏家族史,孩子就不会患哮喘
许多人认为,自己没哮喘和过敏,孩子就不会患哮喘。不可否认,遗传与环境因素可能是引起哮喘的主要原因。一个人是否会患哮喘,与过敏体质和环境中的变应原及诱发因素有关。家里有遗传倾向或过敏家族史,孩子患哮喘的几率会更高,但没有遗传或过敏家族史,并不能保证孩子不患哮喘,因为反复呼吸道感染、气候气温因素、剧烈运动、情绪等因素均可能导致哮喘发作。
误区二:哮喘都会“喘”,没有“喘息”就不是哮喘
对于哮喘,不少人还停留在电影、电视剧那些“气促、呼吸困难”的表现上。其实,这些都是哮喘急性发作的典型表现,有些只咳不喘、干咳不断、甚至不咳只是胸闷不适的人也可能患有哮喘。
咳嗽变异型哮喘又称隐匿性哮喘,它的表现多为干咳和胸闷,没有明显的喘息,很容易被当作是呼吸道感染而误诊。另外,有些病人没有喘息也没有咳嗽,只有胸闷这一种症状,却被确诊为支气管哮喘。所以,喘息不是哮喘的唯一表现,胸闷不适的患者要警惕是哮喘引起的胸闷。
误区三:哮喘长大了自然会好,所以不用治疗
哮喘病一般是很难完全根治的,和高血压和糖尿病一样,是不能治愈的一种慢性病。但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免疫力的增强,症状会有所改善,发病会越来越少,甚至在青春期不治而愈,但这种机率不到三分之一。所以,哮喘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疾病,如果不去及时干预,势必会错失治疗时机,影响孩子现在和将来的生活质量。
误区四:运动可引发哮喘,哮喘病人不能运动
很多哮喘患者是害怕运动的,那到底能不能运动呢?其实若接受规范治疗,注意避免环境刺激因素,多数病人不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但确实有部分哮喘患者称为运动性哮喘,运动可作为一种单独的诱发因素,但一般指在剧烈运动后导致呼吸困难加重。避开急性发作期,专家建议哮喘患者做做有氧运动,比如散步、步行、慢跑、游泳、太极拳等。此外,运动前的热身,能使呼吸道对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有个逐步适应过程,这可减少哮喘发作。
误区五:哮喘是支气管炎导致的,用抗生素即可
哮喘是由于过敏导致的,一般建议服用激素类药物来扩张气管即可,但是支气管炎则发病与病毒感染,需要用抗生素来治疗。
哮喘是一种过敏性疾病,引起哮喘的根源主要支气管中长期存在的非特异性炎症,但这种炎症与我们常说的肺炎、支气管炎不一样,它不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糖皮质激素才是治疗这种炎症的首选,不应该使用抗生素来防治哮喘的发作。
误区六:过度担心激素副作用,经常自行停药
不少患者担心用了吸入型激素会引起骨质疏松、糖尿病和高血压等全身副作用,或产生激素依赖。因此,一直不愿用激素,或刚用一个月就赶快停药。其实,吸入型激素与口服和静脉用的全身用激素是不同的。即使是老人和小孩,长期应用吸入型激素都是很安全的,也不会产生激素依赖。
世界防治哮喘日:重视气道疾病防治,从现在开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