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气道两种湿化方法的临床探讨

正常情况下呼吸道对吸入气体具有加温、湿化、过滤清洁和保水的作用。人工气道的建立使得上呼吸道丧失了对吸入气体进行加温湿化、过滤清洁等生理作用,缺乏加温湿化的气流直接进入呼吸道,容易导致气道粘膜假复层柱状上皮和立方上皮的破坏和扁平化,气道、支气管粘膜细胞变性、脱落、粘膜溃疡、气道损伤后反应性充血,最终导致粘膜纤毛清除功能受损、小气道塌陷、肺不张。同时,由于人工气道患者咳嗽反射受抑制,分泌物储留在支气管中,可导致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肺顺应性下降,而诱发肺部感染。因此,合理的呼吸道湿化,对于人工气道患者的护理具有重要意义。

气道内直接滴注加湿法是通过直接向气道内持续或间接滴入湿化液进行气道湿化的方法。每日所需湿化液总量需根据病情、病人的痰液粘稠度调整,以患者分泌物稀薄、痰液易于咳出为目标。此方法操作简单,应用广泛。但是气道内直接滴注加湿法不易控制湿化量,对人工气道患者刺激较大,易引起患者呛咳,因而有一定的局限性。

加热蒸汽加温加湿法是将无菌水加热,直接产生水蒸汽,与吸入气体进行混合,从而达到对吸入气体进行加温、加湿的目的,其湿化过程接近生理状况,近年来应用日益广泛。

本文通过采用气道内直接滴注加湿法和加热蒸汽加温加湿法,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心率和呼吸频率的变化,探讨不同的气道湿化方法各自的优缺点。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89例,其中男80例,女9例。年龄9~73岁,平均年龄43岁。手术种类全部为脑外科手术。包括年1月至年3月脑外伤急诊手术和择期脑瘤手术。

1.2气道湿化液、痰液稀释用药

1.2.1生理盐水

生理盐水是最为常见的气道湿化液之一。生理盐水可增加气道腔内水分稀释痰液,还可以保证冲洗液的高渗性能,对水肿的气道壁有一定的脱水收敛作用。等渗的生理盐水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性小,对痰液的稀释能力比低渗液差一些,通常用于那些痰液较稀薄的病人。

1.2.2蒸馏水

蒸馏水属低渗液体对痰液的稀释能力较强,但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性大一些,用于痰液黏稠且多的病人。蒸馏水因其不含杂质,被广泛应用于呼吸机常规气道湿化。但由于呼吸机的加温加湿器很难设定湿度,不易判断吸入气体湿度,很难把握气道内气体是否达到所需标准。若湿化器温度过高,可以引起气道黏膜温度过高或烧伤,导致肺水肿和气道狭窄。此外,蒸馏水应用于长期雾化吸入,若过度湿化,使细小支气管黏膜表面黏液超过气管、肺对液体的清除能力,阻碍气体于呼吸膜的接触可导致氧分压降低。

1.2.3抗炎抑菌药物

抗生素造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致病菌是多种多样的,因ICU或者病房的环境的不同而存在差异。而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是主要造成VAP的原因,在气管插管12h后,插管下1/3段即能发现细菌生物膜菌群种植,在96h后几乎所有的病例中都可以找到细菌生物膜和菌群种植。庆大霉素对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克雷伯杆菌、奇异变形杆菌、某些吲哚阳性变形杆菌、绿脓杆菌、某些奈瑟菌、某些无色素沙雷杆菌和志贺菌等革兰阴性菌有抗菌作用。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包括产β-内酰胺酶株)对本品敏感;主要用于革兰阴性菌引起的系统或局部感染。庆大霉素应用治疗气管切开、气管套管内点药性能稳定,方法简单。

1.3操作方法

1.3.1加湿法

将湿化罐内加入无菌蒸馏水,连接电源,将无菌水加热,产生水蒸汽,与吸入气体进行混合,从而达到对吸入气体进行加温、加热的目的。通常使吸入气体(气道口气体)维持在32~35℃之间,为此,湿化器的水温一般应维持在50℃左右。

1.3.2气道内直接滴注加湿法

每隔30~60min向气道内滴入2~3ml湿化液(生理盐水20ml加入庆大霉素8万单位,糜蛋白酶5mg,地塞米松5mg)进行气道湿化。吸痰前后再次滴入3~5ml。每日湿化液总量需根据病情、病人痰液粘稠度调整。一般每日总量在ml左右,以患者分泌物稀薄、痰液易吸出为目标。

1.4评价方法

观察人工气道湿化患者刺激性咳嗽、痰痂形成、气道粘膜出血以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比较患者的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心率以及呼吸频率。

1.5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软件系统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相差显著。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结果

表1加热蒸汽加温加湿法和直接滴注加湿法临床疗效的比较(n)

组别,n,刺激性咳嗽,痰痂形成,气道粘膜出血,肺部感染

加热蒸汽法,48,3,4,4,7

直接滴注法,41,12,5,6,14

两组比较,刺激性咳嗽和肺部感染有显著差异,P0.05

表2氧分压、氧饱和度和心率的比较

组别,n,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心率

加热蒸汽法,48,11.2±2.0,96.1±1.9,93.4±11.2

直接滴注法,41,9.1±1.9,92.3±4.5,98.7±12.4

两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3.1加强人工气道湿化的重要性

人工气道建立后,丧失了上呼吸道的加湿、加温、过滤作用,易导致呼吸道干燥,气管、支气管粘膜上皮纤毛运动功能降低,痰液脱水变稠而不易咳出,甚至变成痰痂或痰栓,防御功能减弱,对肺功能造成一定的损害或引起气道堵塞,肺部感染随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吸入气体的湿化是保证气道粘膜纤毛活动正常的重要条件,呼吸道湿化不足有很大的危害,持续吸入未经湿化或湿化不全气体还可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遭到破坏,导致肺顺应性下降,从而引起或加重缺氧、炎症,危及生命。而湿化充分时,即使是无咳嗽反射的昏迷患者也能保持呼吸道纤毛运动的活跃,保证有效的呼吸道分泌物引流,确保气道通畅,说明人工气道加强气道湿化很重要。

3.2两种不同气道湿化方法的临床比较

(1)气道内直接滴注法,即定时定量间断湿化法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气道干燥、失水,但在临床应用中存在以下缺点:由于每次气道滴药量大(每次2ml)易引刺激性咳嗽,甚至由此引起憋闷、心率加快、血氧饱和度下降、血压升高等;由于刺激性咳嗽,把部分滴入的湿化液咳出,影响湿化效果,使痰液粘稠,甚至形成痰痂不易吸出,阻塞气道,使吸痰次数增加,吸痰时间延长而导致气道粘膜损伤出血;由于痰阻影响正常呼吸功能,易导致细菌侵入,肺部感染率增加。

(2)加热蒸汽加温、加湿法是将无菌水加热,产生水蒸气,与吸入气体进行混合,从而达到对吸入气体进行加温、加湿的目的,其湿化过程接近生理状况,达到湿润气道粘膜,保持粘膜纤毛正常运动,稀释痰液,不易形成痰痂,保持了呼吸道通畅;减少了吸痰次数和时间,持续气道湿化能使痰液稀薄,易于咳出,不需要重复吸引,患者可自行将痰液咳出,从而减少了气道粘膜损伤出血的危险;加热蒸汽温湿化,不需要重复操作和反复开放气道,避免了间断湿化中需反复抽取湿化液、频繁打开气道的操作,从而减少了肺部感染的发生,并有利于患者休息,简化了护理工作程序,减少了工作量。因此,加热蒸汽加温、加湿法湿化气道优于气道内直接滴注法。能够明显降低刺激性咳嗽、痰痂形成、气道粘膜出血以及肺部感染等临床症状。

(3)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加热蒸汽加温、加湿法湿化的湿化罐内只能添加无菌蒸馏水,不能用生理盐水或加入药物;吸痰操作时应轻柔,痰液粘稠时,应配合使用气道内直接滴注法,以预防痰痂形成。罐内水量要恰当,防止水蒸干;根据室温调整加热蒸发器的温度以及通气管道的长度,保证吸入气体温度控制在32-35摄氏度为宜。

3.3湿化效果的判定

湿化效果应从病人的自主症状和一些可监测的指标变化来进行判定,同时应把这些自主症状和监测指标的变化与病人病情相结合,防止误判断或延误病人治疗。大多数学者把湿化效果归为以下三种。

3.3.1湿化满意

痰液稀薄,能顺利吸出或咳出;导管内无痰栓;听诊气管内无干鸣音或大量痰鸣音;呼吸通畅,病人安静。

3.3.2湿化过度

痰液过度稀薄,需不断吸引;听诊气道内痰鸣音多;病人频繁咳嗽,烦躁不安,人机对抗;可出现缺氧性紫绀、脉搏氧饱和度下降及心率、血压等改变。

3.3.3湿化不足

痰液粘稠,不易咳出或引出;听诊气道内有干鸣音;导管内可形成痰痂;病人可出现突然的吸气性呼吸困难、烦躁、紫绀及脉搏氧饱和度下降等。

总之,人工气道的湿化对于维持呼吸道的正常功能和防止各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尤为重要。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湿化方法多种多样,各种方法都有一定的优点和缺点,但比较而言,加热蒸汽加温法是一种国内外公认的效果确切的方法。

本文摘自护理专业毕业论文

作者:安鑫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投稿邮箱:marketing

xukemed.cn您可长按上图识别







































咋样治白癜风
北京比较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qomrc.com/wadzz/1237.html

 


当前时间: